近年來,安居區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載體,對區域農村公路實施提檔升級,在全省率先開展鄉村客運“金通工程”試點,大力開展“金通工程·天府交郵通”品牌建設,實現了農村公路通達率、暢通率、安防工程覆蓋率、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農村物流網絡覆蓋率等5個100%,奏響了鄉村振興“協奏曲”。
我要到安居去辦點事,我在龍槽村這里,過來接我一下……
近日,家住三家鎮龍嘴村的鄧兵,準備去安居城區辦事。一大早,他就撥通了鄉村客運預約乘車的電話,不到10分鐘鄉村客運車就趕到了鄧兵所在的招呼站。
“剛剛打電話,他馬上都來接我了,到安居去辦事很方便。”三家鎮龍嘴村村民鄧兵說。
專車專線,從家出發。在農村也能享受到便捷的客運服務,主要得益于安居區做實“客運網”,全面實施鄉村客運“金通工程”,構建起以城區為中心、鄉鎮為紐帶、村社為節點的三級客運網絡,全力實施班線客運、城鄉公交、區域經營、預約響應等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全覆蓋。
“建制村實行了村村通,實行響應式服務,在早上6點以后、晚上8點以前,我們都可以使用電話,在每個站點、每個建制村都公布有駕駛員的電話,可以隨叫隨到。”富臨運業安居分公司副經理楊全森說。
作為“魚米之鄉”,三家鎮的“三家大米”遠銷全國各地。為讓“線上”售賣的大米及時送到消費者手中,安居區開設三家大米現代農業園區農產品產業專線,建立專業化物流供應渠道,推動“金通+產業”,使農產品出村進城,助推農民增收致富。
“不但在省內我們以前進行銷售,現在從省外也可以大量的銷售……給我們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乃至于我們產業園區生產的綠色食品的收入,比到前幾年要增加三分之一。”紹兵家庭農場農場主曠紹兵說。
““金通工程”開通,節約了我們運輸成本,因為像我們這邊下去“金通工程”可以一并帶到村上去,第二個解決了客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安居郵政分公司三家支局支局長曹澤說。
金通小巴與特色產業、電子商務等結合,儼然已從最初的“鄉村客運”完美轉變為“鄉村運輸”。近年來,安居區深入推進“金通工程·天府交郵通”“金通+產業”“金通+旅游”等多元融合發展,統籌解決農村群眾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郵政快遞三個“最后一公里”問題。目前,已建設“金通•郵快驛站”274個,改建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2個,開行農產品產業專線3條,商品入村、農貨進城不再是難題。
“進一步做實客運網融合郵快網,延伸物流網,發展旅游網,對現有的274個村級物流快遞網點逐步改造成金通郵快驛站,三家大米、常理黃金梨、石洞大豆等產業基地開通產業專線5條,開通東禪伍先華舊居、常理凱歌公社、玉豐七彩明珠黃峨古鎮等景區旅游專線3條,在農村地區投入20輛鎮到村、村到村鄉村運輸小黃車,切實解決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區運管所黨支部副書記鄧毅說。(文/陳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