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今年,安居鎮調整優化種養殖結構,發展“稻蝦連作”立體生態循環農業,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兩收”,既穩住了“米袋子”,又鼓足了“錢袋子”。
近日,在安居鎮寶臺寺村緣隆養殖場的龍蝦基地內,挖掘機正在對蝦塘進行平整。記者了解到,原本這180畝水田是2018年合作社流轉用于養殖小龍蝦的塘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合作社積極響應,在養殖龍蝦的空隙種植水稻,探索“稻蝦連作”新模式。
“我們正在改造農田,現在改造的時間基本上達到二十天了,改造的范圍基本上在95%以上,再過幾天時間就改完了。”安居鎮緣隆養殖合作社理事長王平說。
“稻蝦連作”模式,即種一季稻,養一季蝦。通過精心選育適合綜合養殖的小龍蝦,極大發揮稻蝦種養特性,實現水稻和小龍蝦種養互補,在一片水田里進行綠色循環作業,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兩收、穩糧增收、糧蝦雙贏”的多贏局面。
“稻田改了以后,馬上進行稻秧栽插,栽插過后管理到八月底谷子收割的時候,我們再投龍蝦苗進去,到明年的二三月份就開始賣龍蝦,稻蝦和稻谷都是一種很好的收入,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收益。”安居鎮緣隆養殖合作社理事長王平說。
稻蝦綜合種養模式正逐步成為稻田綜合效益提升轉型的“新寵”,在促進鄉村振興和糧食生產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據了解,今年以來,安居鎮依托平坦地形和肥沃土壤優勢,不斷探索種養循環發展新路子,從稻蝦共生、稻蟹共生,再到稻鴨共生、稻蛙共生,越來越多的農民在稻田展開多元嘗試,創造出穩糧、豐產、富農、惠民的多贏局面。 (文/陳霜 王江濤)